
危機中思考的商業創新
時間:2009-06-02
從2008年9月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以來,我看到許多行業內的強大公司受到了重創,有的是世界500強的知名公司,有的是身邊好友創業多年的優秀企業。因而,從2008年9月開始,我的腦子里面就一直在思考這樣一系列問題:這些公司到底怎么了,無論是什么樣類別的公司,或者什么行業內的公司。到底什么才是保持公司基業穩固、持續發展的法寶?而這系列問題,在09年春節期間,我自己覺得有了比較清晰的答案。
我的結論是:持續的創新意識,不間斷的商業創新!
只有把這個在團隊中貫徹到底,持續提供讓用戶適用的產品。公司才能基業穩固長青。的確,一家公司,無論是什么行業,只有持續重視客戶反饋,持續向客戶和市場提供讓人驚喜的產品,持續提供讓人感到方便適用的產品與服務,這樣的公司才能長期生存。只有這樣,這樣的公司就是穩固的,無論什么樣的金融危機,無論什么樣的挑戰,只要公司的創新機制在,公司創新產品能夠環環相扣、不斷面世,那么這樣的公司就是安全的!是可以經歷挑戰的!是風雨欲來而我自巋然不動的!
順著這個思路線索,當時我就想到在商業創新中,戰績不錯的幾家大公司。例如:
33歲的微軟(Microsoft)公司,1976年由比爾-蓋茨 (Bill Gates)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創立;
33歲的蘋果電腦(Apple)公司,也是在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創立;
特別要提及的是今年已70歲的惠普公司(HP,Hewlett-Packard).HP是在1939年,二戰期間,由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以手邊僅有的538美元創立,在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愛迪生大街367號的一間狹窄車庫里創建了HP公司,開始了硅谷的創新之路。
對于微軟公司,我很有感情,它是我的老東家,我曾經在微軟工作過極其有趣的幾年。對于微軟我很了解。我以前也對微軟的一些優勢和產品做過分析,寫過許多博文,這里不再多說。目前微軟處在商業創新能否持續的關鍵轉折點上,我們拭目以待。在3G和新型互聯網時代,我對微軟能繼續創造好產品,是有信心的。
對于蘋果電腦,我是它的大眾產品iPod 和iPhone的用戶。用后感到產品雖有小瑕疵,但的確都 是偉大產品。
在商業持續創新上,蘋果公司曾經走過彎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歷過了積極艱難的歲月。后來斯蒂夫·喬布斯歸來重掌帥印,帶領蘋果爬出低谷,重回高峰,這些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再贅述。
這里我特別想說說惠普公司,它是我自創業以來,一直在關注和學習的一家公司,特別是在它持續的商業創新力,我研究后有些心得。一家高科技公司,能夠在競爭慘烈的IT領域,生存70年不倒,且富有持續生命力,這是值得讓人學習和深思的。惠普的企業文化精華——“惠普之道”,也是聞名遐邇。在高科技公司圈子里,惠普和惠普之道一度成為厚道經營企業的典范?;萜针m70年中數次經歷生死危機,但一次又一次依靠產品創新,依靠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克服苦難,走了出來,越來越大,越來越強。這些都值得研究,但我一直都沒有更多時間去深入去思考和學習。這次,時間和時機的機會來了。
2009年5月底,我受到惠普公司邀請,參加在中國西藏舉行的“地球第三極珠峰大行動”的公益活動。我終于有機會暫離我日常的繁瑣文件批復和業務會議,離開了繁華的北京,來到了寧靜的布達拉宮下。我也開始有大段時間思考一些商業和公司經營問題,特別是關于公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定位,如何持續商業創業,如何基業長青等系列問題。
惠普70年的傳奇,自然也成了我思考中的研究案例之一。
惠普能連續地贊助此類有意義的環保和慈善公益活動,至少說明兩點:
1. 作為一家有成就的大公司,惠普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雖然掌控了極大的商業資源,但是惠普仍然積極回報社會,做公益,關注環保,關注貧困兒童的教育問題。這些貫穿在了惠普的企業價值觀和員工的行為中。當我同惠普的同仁們、朋友們打交道的時候,也切身感受到了這一點。
2. 作為一個有思路的企業,惠普是懂得市場營銷策略的,他們通過公益活動的成功舉行和推廣,擴大公司影響力,提升了公司關注度。既幫助了需要呵護的珠峰大環境和藏區貧困學生們,也讓公眾關注了惠普的事業、關注了惠普的產品和惠普的商業創新點。
我從市場營銷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次惠普的“突破創新 先鋒之旅”珠峰大行動,是很成功的。其實這本身就是惠普持續營銷商業創新的一部分。
昨天,當我漫步在拉薩火車站廣場,望著遠處我們即將攀登的雪山的時候,我感到:人在自然里面,是多么的渺??!但,就是在自然中變現渺小的人,創造了我們今天繁榮的社會。這靠的是什么?就是我們主流社會中大家強調的不斷攀登、勇于突破的精神,就是依靠勤勞的人們不斷自我挖潛,不斷創新,才有這個繁榮社會。我想,這也正是惠普愿意贊助“珠峰大行動”這類活動的原因。因為我們這些活動反映了這些進取的人們有這樣一種精神——勇于突破,積極進取,勇做先鋒。
如今,在經濟危機持續蔓延的時刻,在溫總理強調“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刻,這種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惠普自己也在危機中依賴這種精神實現持續前進。反過來,我也利用時間,好好梳理了我自己的創業過程。我自從離開微軟后,創立隨銳科技(COMMUNICATTE),到今天已近4年了。這個過程中,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們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和挑戰,但也更有許多收獲。公司創立之初,我在公司一直強調:做公司,企業價值觀很重要!這是公司的靈魂,也是公司的選人才參照標準。我也很贊同萬通集團馮侖老師的觀點,一定要“走正道,學先進,傍大款”。
其中,惠普公司就是我們講的“先進”之一。而幾年來,我們也一直有實力的大伙伴合作(就是馮侖老師說的“傍大款”),都有誰呢?包括:微軟、AMD,Autodesk(歐特克),惠普、思科、用友軟件以及惠普等大公司,我們隨銳科技,通過和這些大公司協作,成為他們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們也從這些巨無霸身上學到了很多商業創新和商業管理經驗。這就是我們“傍大款”而收獲的寶貴經驗。對比和學習70年來風雨不倒的惠普公司,只有3歲多的隨銳科技(COMMUNICATTE)還顯得弱小。雖然弱小,但我們持續在前進,在持續進步。
我們的精神和態度,可以和惠普公司是一樣的:我們也在不斷攀登、不斷自我挖潛,不斷商業創新,以期持續拿出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我們的客戶和用戶們。勇于突破,積極進取,勇做先鋒,這種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和我的團隊。2008年經濟危機來臨之后,當時定位于做垂直網絡媒體門戶平臺的隨銳科技(COMMUNICATTE),也不能例外受到了波及。
我們在2007-2008財年遇到了重大挑戰,包括投資人承諾投資不到位、股東意見不合、研發團隊變動、核心產品研發因投入不足而下線等困境。但是我們在核心團隊之積極進取精神的鼓舞下,我們一起順利走過來了,我們都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與此同時,我們迅速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特別是產品戰略。我們重定位為:要成為中國領先的互動營銷服務和營銷工具提供商,為企業級的客戶提供產品營銷策劃、網絡銷售、跨媒體推介產品(互聯網、手機和電視網)等產品和服務。我們也在持續研發在互動營銷過程中客戶需要產品和工具,為客戶們提供更好的決策和執行的科技武器。很快,我們的調整收到了實效,我們在2008年10月實現了月盈利。在2009年都實現了季度盈利。雖然我們前途依舊很有挑戰,但是我和團隊都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成天腦子就是思考:
如何商業模式創新?
如何提供可靠和易用的產品給客戶和用戶們?
如何把好的產品推進的目標市場中去?
我們每天都在想這些,每天都在做這些!
我們創業過程,其實每一天就像登珠峰的過程一樣,每一步都充滿挑戰和艱辛,但是我們持續堅持在往上走,哪怕一小步,也有新高度。這就是創業的樂趣所在,而這個樂趣不僅僅用財富可以衡量的。創業過程中,我的許多親戚和好友都問我,既然做的那么累,干嘛還要做?干嘛還要堅持?圖什么?對呀,我也經常反問我自己和我們的團隊骨干。隨銳科技的事業創新的內在動力是什么?這個動力,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創始團隊的理想!我們立志做一家像惠普、微軟、蘋果電腦這樣擁有偉大產品的公司,能夠為我們的客戶和用戶提供樂趣,提供方便的公司。
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挑戰的,所以我們不能停歇,也無法停止我們攀登的腳步。我們要成功的核心點,也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就是要有:產品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這樣公司的基礎才會牢固,我們才會持續前進。當我提及這些高大全的套話,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合伙人,馮文瀾和董滴,經常和我討論的大實話:我們做隨銳科技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讓參與創造隨銳科技的人,感到有成就感!不就是為了讓公司員工們提高生活水準!不就是為了讓大家的理想變成現實!我們創業團隊另一個高管,張建,也經常和我說“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也是用這種精神在鼓勵和支撐著我和大家。我永遠都無法忘記我們的員工抱病堅持在崗位上的動人場景,更無法忘卻公司的孕婦員工堅持做完工作、深夜下班的那一幕。我們一起相處的時間越久,我就也能理解團隊成員們的期望,更感到了作為CEO身上的責任。
我相信,當年惠普公司的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微軟公司比爾-蓋茨 (Bill Gates)等,都遇到過我們今天類似各種的困難,成功路上誰沒有曲折?必須有信息克服它們,依靠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才有希望。我想,其實大家的解決方案是相似的,就是——不斷攀登、持續創新,永不言敗。其實,一個成功公司的商業創新精神,必須貫徹在他們的產品里面,必須貫徹在他們的團隊血液里面,我們一直在實踐和貫徹這一點。
這一次,我們2009年地球第三季珠峰大行動的團隊中,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家,例如:原校內網創始人,現飯否網創始人王興,風險投資圈的專家陳宇鍵,原掌上靈通董事長吳俊等,我們在一起自由交談,相互交換思想,交換大家創業中的酸甜苦辣,這是我們在拉薩收獲的很有趣的果實。我和王興、陳宇鍵更是深夜時分,談到高興,席地而坐。談到挫敗,扼腕嘆息!
好了,今天累了,隨筆先先到這里,后續有空再寫。
我的結論是:持續的創新意識,不間斷的商業創新!
只有把這個在團隊中貫徹到底,持續提供讓用戶適用的產品。公司才能基業穩固長青。的確,一家公司,無論是什么行業,只有持續重視客戶反饋,持續向客戶和市場提供讓人驚喜的產品,持續提供讓人感到方便適用的產品與服務,這樣的公司才能長期生存。只有這樣,這樣的公司就是穩固的,無論什么樣的金融危機,無論什么樣的挑戰,只要公司的創新機制在,公司創新產品能夠環環相扣、不斷面世,那么這樣的公司就是安全的!是可以經歷挑戰的!是風雨欲來而我自巋然不動的!
順著這個思路線索,當時我就想到在商業創新中,戰績不錯的幾家大公司。例如:
33歲的微軟(Microsoft)公司,1976年由比爾-蓋茨 (Bill Gates)和保羅-艾倫(Paul Allen)創立;
33歲的蘋果電腦(Apple)公司,也是在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創立;
特別要提及的是今年已70歲的惠普公司(HP,Hewlett-Packard).HP是在1939年,二戰期間,由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以手邊僅有的538美元創立,在美國加州帕洛阿爾托市(Palo Alto)愛迪生大街367號的一間狹窄車庫里創建了HP公司,開始了硅谷的創新之路。
對于微軟公司,我很有感情,它是我的老東家,我曾經在微軟工作過極其有趣的幾年。對于微軟我很了解。我以前也對微軟的一些優勢和產品做過分析,寫過許多博文,這里不再多說。目前微軟處在商業創新能否持續的關鍵轉折點上,我們拭目以待。在3G和新型互聯網時代,我對微軟能繼續創造好產品,是有信心的。
對于蘋果電腦,我是它的大眾產品iPod 和iPhone的用戶。用后感到產品雖有小瑕疵,但的確都 是偉大產品。
在商業持續創新上,蘋果公司曾經走過彎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歷過了積極艱難的歲月。后來斯蒂夫·喬布斯歸來重掌帥印,帶領蘋果爬出低谷,重回高峰,這些故事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再贅述。
這里我特別想說說惠普公司,它是我自創業以來,一直在關注和學習的一家公司,特別是在它持續的商業創新力,我研究后有些心得。一家高科技公司,能夠在競爭慘烈的IT領域,生存70年不倒,且富有持續生命力,這是值得讓人學習和深思的。惠普的企業文化精華——“惠普之道”,也是聞名遐邇。在高科技公司圈子里,惠普和惠普之道一度成為厚道經營企業的典范?;萜针m70年中數次經歷生死危機,但一次又一次依靠產品創新,依靠持續的商業模式創新,克服苦難,走了出來,越來越大,越來越強。這些都值得研究,但我一直都沒有更多時間去深入去思考和學習。這次,時間和時機的機會來了。
2009年5月底,我受到惠普公司邀請,參加在中國西藏舉行的“地球第三極珠峰大行動”的公益活動。我終于有機會暫離我日常的繁瑣文件批復和業務會議,離開了繁華的北京,來到了寧靜的布達拉宮下。我也開始有大段時間思考一些商業和公司經營問題,特別是關于公司如何在激烈競爭中定位,如何持續商業創業,如何基業長青等系列問題。
惠普70年的傳奇,自然也成了我思考中的研究案例之一。
惠普能連續地贊助此類有意義的環保和慈善公益活動,至少說明兩點:
1. 作為一家有成就的大公司,惠普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雖然掌控了極大的商業資源,但是惠普仍然積極回報社會,做公益,關注環保,關注貧困兒童的教育問題。這些貫穿在了惠普的企業價值觀和員工的行為中。當我同惠普的同仁們、朋友們打交道的時候,也切身感受到了這一點。
2. 作為一個有思路的企業,惠普是懂得市場營銷策略的,他們通過公益活動的成功舉行和推廣,擴大公司影響力,提升了公司關注度。既幫助了需要呵護的珠峰大環境和藏區貧困學生們,也讓公眾關注了惠普的事業、關注了惠普的產品和惠普的商業創新點。
我從市場營銷的專業角度來看,這次惠普的“突破創新 先鋒之旅”珠峰大行動,是很成功的。其實這本身就是惠普持續營銷商業創新的一部分。
昨天,當我漫步在拉薩火車站廣場,望著遠處我們即將攀登的雪山的時候,我感到:人在自然里面,是多么的渺??!但,就是在自然中變現渺小的人,創造了我們今天繁榮的社會。這靠的是什么?就是我們主流社會中大家強調的不斷攀登、勇于突破的精神,就是依靠勤勞的人們不斷自我挖潛,不斷創新,才有這個繁榮社會。我想,這也正是惠普愿意贊助“珠峰大行動”這類活動的原因。因為我們這些活動反映了這些進取的人們有這樣一種精神——勇于突破,積極進取,勇做先鋒。
如今,在經濟危機持續蔓延的時刻,在溫總理強調“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刻,這種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惠普自己也在危機中依賴這種精神實現持續前進。反過來,我也利用時間,好好梳理了我自己的創業過程。我自從離開微軟后,創立隨銳科技(COMMUNICATTE),到今天已近4年了。這個過程中,我和我的團隊成員們經歷了太多的困難和挑戰,但也更有許多收獲。公司創立之初,我在公司一直強調:做公司,企業價值觀很重要!這是公司的靈魂,也是公司的選人才參照標準。我也很贊同萬通集團馮侖老師的觀點,一定要“走正道,學先進,傍大款”。
其中,惠普公司就是我們講的“先進”之一。而幾年來,我們也一直有實力的大伙伴合作(就是馮侖老師說的“傍大款”),都有誰呢?包括:微軟、AMD,Autodesk(歐特克),惠普、思科、用友軟件以及惠普等大公司,我們隨銳科技,通過和這些大公司協作,成為他們的重要合作伙伴,我們也從這些巨無霸身上學到了很多商業創新和商業管理經驗。這就是我們“傍大款”而收獲的寶貴經驗。對比和學習70年來風雨不倒的惠普公司,只有3歲多的隨銳科技(COMMUNICATTE)還顯得弱小。雖然弱小,但我們持續在前進,在持續進步。
我們的精神和態度,可以和惠普公司是一樣的:我們也在不斷攀登、不斷自我挖潛,不斷商業創新,以期持續拿出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我們的客戶和用戶們。勇于突破,積極進取,勇做先鋒,這種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和我的團隊。2008年經濟危機來臨之后,當時定位于做垂直網絡媒體門戶平臺的隨銳科技(COMMUNICATTE),也不能例外受到了波及。
我們在2007-2008財年遇到了重大挑戰,包括投資人承諾投資不到位、股東意見不合、研發團隊變動、核心產品研發因投入不足而下線等困境。但是我們在核心團隊之積極進取精神的鼓舞下,我們一起順利走過來了,我們都一一克服了這些困難。與此同時,我們迅速調整公司的發展戰略,特別是產品戰略。我們重定位為:要成為中國領先的互動營銷服務和營銷工具提供商,為企業級的客戶提供產品營銷策劃、網絡銷售、跨媒體推介產品(互聯網、手機和電視網)等產品和服務。我們也在持續研發在互動營銷過程中客戶需要產品和工具,為客戶們提供更好的決策和執行的科技武器。很快,我們的調整收到了實效,我們在2008年10月實現了月盈利。在2009年都實現了季度盈利。雖然我們前途依舊很有挑戰,但是我和團隊都充滿信心。因為我們成天腦子就是思考:
如何商業模式創新?
如何提供可靠和易用的產品給客戶和用戶們?
如何把好的產品推進的目標市場中去?
我們每天都在想這些,每天都在做這些!
我們創業過程,其實每一天就像登珠峰的過程一樣,每一步都充滿挑戰和艱辛,但是我們持續堅持在往上走,哪怕一小步,也有新高度。這就是創業的樂趣所在,而這個樂趣不僅僅用財富可以衡量的。創業過程中,我的許多親戚和好友都問我,既然做的那么累,干嘛還要做?干嘛還要堅持?圖什么?對呀,我也經常反問我自己和我們的團隊骨干。隨銳科技的事業創新的內在動力是什么?這個動力,就是我們的理想,我們創始團隊的理想!我們立志做一家像惠普、微軟、蘋果電腦這樣擁有偉大產品的公司,能夠為我們的客戶和用戶提供樂趣,提供方便的公司。
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挑戰的,所以我們不能停歇,也無法停止我們攀登的腳步。我們要成功的核心點,也和其他大公司一樣,就是要有:產品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這樣公司的基礎才會牢固,我們才會持續前進。當我提及這些高大全的套話,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合伙人,馮文瀾和董滴,經常和我討論的大實話:我們做隨銳科技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讓參與創造隨銳科技的人,感到有成就感!不就是為了讓公司員工們提高生活水準!不就是為了讓大家的理想變成現實!我們創業團隊另一個高管,張建,也經常和我說“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也是用這種精神在鼓勵和支撐著我和大家。我永遠都無法忘記我們的員工抱病堅持在崗位上的動人場景,更無法忘卻公司的孕婦員工堅持做完工作、深夜下班的那一幕。我們一起相處的時間越久,我就也能理解團隊成員們的期望,更感到了作為CEO身上的責任。
我相信,當年惠普公司的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微軟公司比爾-蓋茨 (Bill Gates)等,都遇到過我們今天類似各種的困難,成功路上誰沒有曲折?必須有信息克服它們,依靠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才有希望。我想,其實大家的解決方案是相似的,就是——不斷攀登、持續創新,永不言敗。其實,一個成功公司的商業創新精神,必須貫徹在他們的產品里面,必須貫徹在他們的團隊血液里面,我們一直在實踐和貫徹這一點。
這一次,我們2009年地球第三季珠峰大行動的團隊中,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家,例如:原校內網創始人,現飯否網創始人王興,風險投資圈的專家陳宇鍵,原掌上靈通董事長吳俊等,我們在一起自由交談,相互交換思想,交換大家創業中的酸甜苦辣,這是我們在拉薩收獲的很有趣的果實。我和王興、陳宇鍵更是深夜時分,談到高興,席地而坐。談到挫敗,扼腕嘆息!
飯否網創始人總裁王興(左)和我
這些思維的碰撞,都是大家的收獲,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實踐不斷攀登、持續創新的精神。這些,不也就是70歲的惠普和33歲的微軟、蘋果持續在實踐的嗎?有人會說,你談的這些公司,為何沒有今天的科技新銳?其實我一直在關注和學習這些科技新銳們。但我始終覺得,11歲的Google,10歲的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雖然商業創新做的極其優秀,但是他們畢竟歷史還短,遇到的大風大浪和嚴酷挑戰還不夠,目前還不能斷言,他們的持續創新實踐是成功的。我們一邊攀登一邊分析吧。好了,今天累了,隨筆先先到這里,后續有空再寫。
作者:舒騁
2009-6-1深夜寫于布達拉宮腳下
2009-6-1深夜寫于布達拉宮腳下
-
分享本文到:
-
關注隨銳:
微信掃描,獲取最新資訊 -
聯系我們: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請與我們聯系:
suiruikeji@suir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