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中國企業云服務行業研究報告
時間:2017-02-07
來源于艾瑞咨詢,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摘 要
2016年是云計算火熱的一年,我們歷時幾個月,進行了大量研究,對九家企業、二十余位專家或從業者進行訪談,對技術、行業進行全面的梳理,并完成本報告。
觀察與觀點:融合、開放

一、云服務概述
概念及研究范圍
廣義云計算強調服務模式,狹義云計算強調技術架構
云計算分為廣義和狹義之分,一般所說的為廣義云計算,本報告亦采用此概念。

云服務分類
按服務模式分為SaaS、PaaS和IaaS
SaaS:軟件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按部署模式分為公有云、私有云、社區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公有云對一般公眾開放,由公有云服務商提供服務。
私有云:私有云是為一個用戶/機構單獨使用而構建的,可以由該用戶/機構或第三方管理。
社區云:有共同利益(如任務、安全需求、政策、遵約考慮等)并打算共享基礎設施的組織共同創立的云。
混合云:同時接入以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云服務,且實現統一化管理。

云服務特點
即需即用,按需付費
云服務包括隨時接入、自助服務、資源共享、彈性擴展、服務可計量等特點。
私有云并不符合云服務的全部特點,嚴格講只能算是IT系統的一次架構升級。但由于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大量的既有硬件資源等因素,致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可能所有應用都上公有云。能夠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開發運維一體化程度的私有云,仍有相當大的價值和市場。

云服務優勢
云服務的本質是社會分工
云服務的本質是對IaaS、PaaS、SaaS、ISV(獨立軟件開發商)和一般的企業客戶進行社會分工,讓每個企業都都專注于自己的所長。

云計算與大數據
大數據是云計算支撐的多個應用方向之一
云計算和大數據密不可分,但并不相同。

云安全
安全隱患確實存在,但心理因素為更大障礙
數據安全隱患包括數據丟失與篡改、數據泄露、中止服務等不同類型。從原理上看,云環境既面臨傳統IT的所有安全隱患,又面臨虛擬機、Docker不同層級的隔離不當而造成的數據泄露和權限失控,還面臨運營商因負載均衡不當或超賣而造成的I/O阻塞。
但從實際來看,社會分工使得專業性大幅提升,云服務商有比一般企業IT系統更好的安全機制和運維能力,因此整體上安全性更高。
RightScale對全球企業技術專業人員的調查顯示,隨著企業對云計算認識和應用的深入,云安全被認為是挑戰程度會大幅降低。云安全隱患確實存在,但更大程度上是心理問題,因為云的安全性能優于絕大多數傳統IT。

二、企業云服務行業及市場分析
PEST分析
政策環境:文件頻發,持續利好
自2010年以來,云計算政策持續利好。僅是近兩年,就有大量促進云計算發展的政策文件頒發。除這些政策性文件外,各地政府主導建設政務云,在政府層面為云計算背書。國家對于信息安全的重視,短時間內也有利于國內云服務商的成長。

經濟環境:網絡經濟及軟件產業均增長
據艾瑞統計,2015Q1到2016Q2期間,網絡經濟整體仍保持增長。工信部2016年1-8月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經濟指標顯示:軟件業務收入30526億元、軟件產品收入9514億元,信息技術服務收入15810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10%。

社會環境:媒體、客戶、投資人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

技術環境:技術已經成熟,可以支撐落地

市場規模
2016年整體市場規模超五百億
2016年中國企業云服務市場規模超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保持約30%的年復合增長率。

產業鏈及商業模式
越到底層越標準化,價格戰可能性也越高
云服務產業鏈非常簡單:位于底部(產業鏈上游)的一層可以為其上面(產業鏈下游)的任何一層或者終端客戶提供服務。在鏈條中,越是底部,標準化程度越高,價格戰也越有效,例如硬件;越是上層,越接近用戶,標準化程度越低,越沒法進行簡單橫向比較,例如SaaS層服務:性能穩定性、功能豐富性、交互、體驗等都在其中,很難簡單評價性價比高低。目前來看,即使是偏底層的IaaS層服務,性能穩定性仍有差異,因此單純降價并非是贏得客戶尤其是大客戶的最有效手段。但是規模上最大、技術水平最完備的企業主動挑起價格戰,容易將其他企業從行業內直接擠出。

產業圖譜
SaaS:市場巨大但巨頭未現
SaaS最貼近用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中國的軟件業本身缺乏巨頭,加上版權問題、用戶付費習慣問題、產品本身易用性和開放性問題等,致使SaaS巨頭遲遲未能出現。從產品本身來說,國內的SaaS仍不夠開放:暴露API不足夠多,導致企業采購服務后難集成,更無法采用類IFTTT的方式做簡單對接,在企業內部仍形成眾多信息孤島;有的SaaS產品在客戶不再使用服務時,歷史數據不方便導出。SaaS產品的第一要義是提高企業生產力,在此基礎上,移動化、數據化、智能化、協同化、模塊化、開放化為發展方向。

PaaS:功能本身最為重要,與IaaS越來越“難舍難分”
PaaS層的玩家缺乏SaaS的海量用戶和IaaS層的規模效應,始終面對后入者的挑戰,并且,一旦需求足夠剛性便容易降級為IaaS標配。當云計算發展到一定程度,IaaS企業在性能上差距不大,價格戰也非長久之計,最終會演變為功能之爭也即PaaS之爭,PaaS與IaaS也越來越難以清晰劃分。PaaS在未來占比會大幅增加,但在API經濟全面來臨之前,純PaaS廠商(指不打包基礎資源僅提供細分領域單向能力的PaaS)成長為巨頭仍有一定阻力。PaaS層面對的是開發者,功能的強大性、穩定性,API定義的簡潔性、規范性,技術文檔的可讀性至關重要。

IaaS:廠商眾多,但市場份額集中,未來大部分面臨關閉或轉型
IaaS層目前有國際廠商、互聯網公司、創業者、硬件廠商、IDC/CDN服務商、電信運營商等不同類型的玩家。目前,主要的市場份額來自于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其次為創業公司。運營商和IDC營收較多,但更多是刻意擴大了“云”的范圍。受制于政策等,國外服務商難以大規模擴張。IaaS層具有極強的規模效應,短期內仍必須通過持續“燒錢”取得優勢。未來大部分公有云服務商在長時間無法取得競爭優勢及盈利情況下,將轉型為以私有云為主的混合云,或直接關閉云業務。IaaS層未來新進創業者且突圍成功的可能性較小。傳統IDC將以為國際廠商提供代理運營的形式進行轉型。

企業競爭格局
IaaS層已趨“二八”,PaaS和SaaS則長尾明顯
從客戶數量、營收規模來看:IaaS層阿里云一家獨大,加上其他幾家主流云服務商,占據80%以上份額。PaaS層中,對象存儲、大數據、人工智能、通信細分領域內,存在各自頭部公司,但從PaaS覆蓋的全部領域來看,更大的市場則被大量的小企業瓜分。SaaS層中,互聯網公司產品如阿里釘釘擁有最多的客戶數量,轉型軟件企業如金蝶擁有最多的云業務營收,但這些遠不能覆蓋SaaS層的全部業務,小企業長尾明顯,且仍有大量初創企業涌現。

PaaS和SaaS創業機會仍較多
IaaS層高成本換取規模優勢等因素致使IaaS創業成本越來越高,可能性越來越低。PaaS和SaaS仍具有較多創業機會,能夠深入理解行業痛點的行業人才與技術型人才共同創業(或同時具有兩方面能力),產品往往可迅速占領一個細分市場。

資本市場熱度
融資次數略有回落,天使輪和A輪居多
從融資次數來看,2015年次數最多,為641次;從融資輪次來看,大部分融資仍然集中于早期的天使輪和A輪。從獲得投資的企業業務類型來看,數據服務類企業最受資本市場青睞。

三、企業云服務典型應用場景分析
應用場景:場景云熱度
不同場景下云遷移時間不同,視頻云為當前公有云熱點
本部分劃分并未采用嚴格的同一維度,例如視頻云可能應用于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但由于其體量大、特點明顯,將其單獨劃分為一個版塊。
互聯網原生行業如游戲行業,私密性要求低(相對)、彈性強、并發量大,是最早云遷移的或直接為云開發的,且大多數采用公有云。金融行業的傳統銀行核心業務,對穩定性、私密性、實時性具有很高要求,且運行在大、小型機上的業務系統遷移難度大,因此整體云遷移時間較晚,更多將采用私有云或以私有為主的混合云。帶寬的不斷升級,移動終端的普及,交互方式的改變,使得視頻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且視頻本身需要CDN加速,因此公有云是更佳方案。視頻云存儲、網絡需求大的特點恰恰也可以為公有云服務商帶來更多營收。視頻云為當前公有云熱點。

應用場景:部署、服務模式選擇策略
部署模式和服務模式的選擇:許不許?值不值?能不能?
企業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之間的選擇應考慮政策、總體成本和企業自身IT能力等因素。

應用場景:服務商選擇策略
服務商的選擇:經驗和案例至為重要
云服務為非完全標準化的產品,性能的穩定性、功能的豐富性、問題解決的及時性等都有差異(即使是IaaS這一相對標準化的產品)。因此,服務商在細分領域的經驗和案例十分重要。

應用場景:政務云
北京:“首都之窗”已上云,政務云平臺服務中小微
“首都之窗”是北京市國家機關在互聯網上統一建立的網站群,包括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各區政務門戶網站和各級國家機關網站。網站于1998年7月1日正式開通,由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統一規劃首都之窗網站群的建設與發展,對區、縣政務門戶網站和市級國家機關網站的建設和運行進行協調指導和監督管理。
首都之窗全部26個業務系統自2016年遷入金山政務云后,服務可用性提高數倍,年服務中斷時間控制在3分鐘內,大大提高了首都門戶系統的可靠性,同時以云服務為依托,發展多個全新業務系統,更好地貫徹了惠民便民為民的政務服務精神。

為進一步加速云計算產業發展,改善創業難的困境,北京市經信委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啟動中小微企業“云端扶持計劃”,將傳統的采購硬件理念轉變為采購服務理念,使中小微企業優先體驗到科技前沿的云計算技術成果,通過云公司先進的存儲、計算能力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研發創新以及產品生產中遇到的信息化成本高、研發效率低下、產品設計周期較長等多方面問題;縮小中小微企業信息化的數字鴻溝,加速其轉型升級,進而推進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實現彎道超車。政務云平臺協助了中小微企業從傳統IT架構向云架構的升級轉型,為企業降低了創業成本,進而降低全社會的創業門檻。

應用場景:游戲云
全民無雙(越南版)借云穩定運行,收入進AppStore前三
Eagamebox專注于海外領先的移動游戲發行和運營。公司在深圳、臺北、曼谷、胡志明、馬來西亞均設立了移動游戲本地化和發行運營中心。團隊的成員大部分為母語國家員工,從而保證每次的游戲本地內容更加切合推廣地區的文化和語言使用習慣,已成功運營多款手游如《全民無雙》、《倚天屠龍記》在東南亞、港澳AppStore,GooglePlay上架。
《全民無雙》越南版本為Eagamebox的重點項目,如何在運維人員較少的情況下,保證穩定上線運營,成為重要挑戰。最終,公司通過UCloud的游戲云方案實現穩定運行,注冊超200萬,日活超20萬,進入AppStore收入榜前三。

應用場景:視頻云
云助力摩登天空開啟移動互聯網在線音樂新生態
摩登天空創立于1997年,是中國最具規模和文化影響力的音樂公司,也是兩岸三地最大、實力最強的音樂節制作運營機構。
摩登天空憑借內容優勢迅速建立起在線直播APP——正在現場,借助樂視云全球CDN節點布局、云直播能力以及端到端視頻處理技術等,實現移動互聯網在線音樂新玩法,使內容快速云化、移動化,同時開辟新型音樂傳播渠道,不再局限于線下單場音樂會營銷模式,而是全方位立體化地打造一套屬于摩登天空的全新生態模式。

樂視云視頻云解決方案已助力摩登天空正在現場舉辦400余場線上演唱會,用戶覆蓋中國、日本、芬蘭-赫爾辛基、美國-紐約、西雅圖、洛杉磯等,實現近億萬人次直播,穩定承載未出現卡頓或其他故障,并獲得全球一致的流暢體驗。
目前,正在現場技術團隊將更多精力專注在業務本身,在復雜的互聯網環境中成為行業翹楚。

應用場景:金融云
某銀行:利用Docker重塑互聯網系統架構
某銀行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較早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針對互聯網金融創新,該銀行面臨用戶規模和靈活管理的挑戰。

針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挑戰,該銀行提出了高并發、高彈性、易迭代的整體目標,并采用了以博云BeyondContainer為核心的Docker解決方案,對具體環節進行性能和穩定性的深度優化,讓傳統系統實現“云”化。

通過部署DevOps云平臺,與原架構相比,性能提升6倍。

四、企業云服務典型企業案例分析
阿里云:云數智三位一體的賦能平臺
與龐大的用戶群體共同打造云計算生態系統
阿里云創立于2009年,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公司。阿里云為用戶提供全球領先、安全、穩定的云計算產品,包括云計算基礎服務、域名與網站(萬網)、安全(云盾)、大數據(數加)等。阿里云擁有滿足廣泛業務需求的產品系列:網絡服務、企業級互聯網中間件、視頻服務。阿里云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遍布全球,分布華北、華東、華南、香港、新加坡、美西、美東等地。已有超過230萬用戶加入阿里云生態。
2016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營收14.93億元,同比增長130%,持續保持三位數的增長。

阿里云提供數據智能的基礎設施
2016年8月,阿里云發布了人工智能品牌阿里云ET。隨著計算能力提升、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發展,人工智能迎來了新的春天——數據智能時代。集合多年數據智能技術、代表領域最先進水平的阿里云人工智能ET,在各行業進行創新、變革、數據化和智能化。

金山云:聚焦于“企業級”的云服務商
聚焦于大客戶,提供高可用
金山云為金山軟件旗下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香港和北美等全球各地設立數據中心及運營機構。金山云擁有云服務器、海量云存儲、負載均衡、云關系型數據庫等多項核心業務。公司擁有游戲、視頻、醫療、政務、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細分行業解決方案,尤其在游戲云與視頻云兩個領域提供了完善的定制解決方案。金山云聚焦于為大客戶提供穩定的的服務,在IaaS層追求極致的性能高可用,在PaaS層則打造便于迅速開發的一體化平臺。目前服務于創維、易車網、CCTV、北京大學、中國鐵建等眾多客戶。

視頻云,端到端的全套解決方案
聚焦于視頻直播行業,金山云以大規模的IaaS基礎設施作為基石,推出一站式、專業、可靠、支持多場景的視頻云服務,從IaaS、PaaS層的支撐,深入到SaaS層具體功能的實現,提供真正從端到端的全套解決方案,并在此基礎上研發前瞻性產品功能,如美顏、美聲、鑒黃等。2016年9月,金山云聯合映客、陌陌、一直播、唱吧等幾十家直播平臺共同成立綠色直播自律聯盟,并在業界落地開放式的視頻直播平臺監控研發中心,極大地降低直播內容監管難度、凈化的技術門檻。

游戲云,一體化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經歷3年的成長,金山游戲云已經從游戲基礎云服務(IaaS)發展至游戲平臺整合服務領域(PaaS),2016年9月廣告平臺的推出則預示著金山游戲云即將邁入云服務的最后一個領域:SaaS服務。金山云以游戲基礎云、游戲云評測以及金山云廣告三大平臺,打造了云時代下的游戲生態圈的長尾價值。
擁有服務于CP及渠道發行商的游戲云平臺,在游戲開發、測試、部署、運營,直至推廣過程中,為游戲廠商提供了一體化的云計算解決方案。

樂視云:價值創新的EaaS云生態
創建和共享圍繞生活、商業、社會的全球云生態
致力打造垂直整合的EaaS(EcoasaService,生態即服務)云模式,重構產業鏈價值。

全程賦能,化本為利,創造基于VaaS的新價值
樂視云將領先的VaaS(VideoasaService,視頻即服務)模式與樂視生態資源深度融合,為全球客戶開啟全新的EaaS云生態模式,從全球直播到粉絲互動,從全屏分發到內容營銷,從創新的互動模式到用戶行為化反后的增值以及品牌聯運帶來的豐富內容合作(周邊衍生、廣告變現、流量變現等營銷新模式),使諸多企業擺脫傳統經營模式,讓“云”由成本支出變為利潤中心,極大降低了企業成本和轉型風險。

價值共享模式:視頻發行平臺和公海系統
視頻發行平臺基于樂視云端到端視頻技術,聚合海量內容,在云端發行至全網渠道,同時運用大數據引擎,實現內容多次曝光,填補渠道方、內容方技術短板與資源空缺。在此基礎上,公海系統提供全新的一站式視頻互動運營解決方案,實現內容、服務、資源、流量的自循環生態,源源不斷地打造面向用戶的強互動內容,驅動用戶消費、網絡傳播以及粉絲沉淀。

UCloud:資源整合的云創新平臺
中立、專注、深入理解行業,為客戶打造完整解決方案
UCloud(上海優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公有云服務商,自主研發并提供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等企業必需的基礎IT架構服務,并深入了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傳統企業不同場景下的業務需求,提供全局解決方案,確保云上業務能落地。依托位于國內、亞太、北美的全球10大數據中心以及北、上、廣、深、杭等11地線下服務站為近4萬家企業級客戶提供服務,間接服務用戶數量超過8億。

最早布設國際節點,為“出海”提供云支持
UCloud是最早布設國際節點的云服務商:2013年10月,提供亞太數據中心服務;2014年10月,在北美開設數據中心;2015年05月,提供全球節點加速。這些國際節點為應用出海尤其是游戲的出海提供了有力的云支持。
UCloud深入行業痛點,讓云落地,在游戲行業解決高I/O、高并發、彈性強、出海等問題,贏得了大量游戲客戶。

數據無價:“數據回滾”最大限度保障數據安全
UCloud除了做到“標配”的異地備份、抗DDoS攻擊等安全防護外,還打造了實時可視化監控、內核熱補丁、數據方舟等安全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客戶數據安全。

博云:金融領域的PaaS實踐者
打造云管理平臺、開發運維一體平臺和大規模自動運維平臺
BoCloud博云,為企業級客戶提供專業的云計算服務,專注于運用IaaS層和PaaS層的先進技術協助企業完成IT系統私有云和混合云架構的實施和運維,實現物理機與云計算資源的統一納管等能力。
博云將一些比較通用的核心技術,進行產品化構建。目前,博云已經打造BeyondSphere、BeyondContainer和BeyondBSM三款針對不同場景需求的產品。

深入理解客戶需求,深度優化,穩定交付
與眾多的基于容器創業的公司不同,博云的客戶主要為企業級客戶,且分布于金融領域、電力領域和政務領域,客戶對穩定性和交付能力的要求往往高于技術和理念本身的先進性。因此博云對容器及相應的編排工具等開源工具進行深度的二次開發,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并駐廠進行現場交付,確保金融、電力業務的穩定遷移。以DevOps和Docker技術的落地為例,博云為客戶提供以下完整的解決方案:

產研結合,云數結合,公有云私有云結合打造完整產業鏈
2016年1月,博云完成由潤和軟件領投、Talkingdata跟投,左磊(聚合數據CEO)參投的數千萬人民幣戰略投資。博云同潤和軟件、Talkingdata和中科院軟件所達成戰略合作伙伴。
當前中國云計算市場上的大型客戶,大多已認識到私有云和公有云能夠在不同的角度為公司IT系統和業務作出貢獻,因此混合云結構也越來越多的被客戶關注、考察和接納。博云在2015年年底即開始布局混合云解決方案以及混合云管理平臺產品,在此背景下公司加大了對混合云管理平臺的投入,并積極推動其商業化落地。2016年,博云通過與紅帽的戰略合作,在技術上進一步加強其混合云管理平臺及PaaS層解決方案,更通過與市場上主要公有云的對接加強了在混合云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環信:從即時通訊云到智能云客服
環信即時通訊云,場景化社交、連接人與人的PaaS平臺
環信成立于2013年4月,是國內最早的即時通訊云服務商,基于屬于未來的IP網絡,先發優勢明顯。環信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承載數千萬日活的大型通訊平臺,規模優勢帶來技術壁壘,為用戶帶來滿意體驗的環信亦獲得市場認可,是國內市場份額領先的云服務平臺。
環信產品包括即時通訊云平臺——環信即時通訊云,以及全媒體智能云客服平臺——環信移動客服。環信即時通訊云覆蓋各種社交場景,讓用戶暢所欲言,增強用戶粘性,幫助App提升日活。環信即時通訊云支持文字、表情、圖片、實時音視頻、位置、附件等各種消息格式,SDK集成紅包功能可點燃用戶社交熱情,環信即時通訊云的多項指標可輔助開發者了解用戶活動數據,基于用戶內容、行為、關鍵字實時過濾垃圾消息,同時傳輸全程數據加密,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環信移動客服,將人工智能融入SaaS客服
環信移動客服支持全媒體接入,包括網頁在新客服、社交媒體客服(微博、微信)、App內置客服和呼叫中心等多種渠道均可一鍵接入。基于環信業界領先的即時通訊云長連接技術保證消息必達,并通過智能客服機器人技術降低人工客服工作量。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挖掘的客戶旅程透析產品“環信客戶聲音”能夠幫助企業優化運營,提高跨渠道客服體驗。

七牛云:數據為中心的場景化PaaS
數據存儲、處理、分發一站式解決
七牛云是國內領先的企業級云服務商,致力于打造以數據為核心的場景化PaaS服務。
存儲和計算、網絡一起常被認為是IaaS層三大基礎資源,七牛云認為數據存儲這一剛需只有與數據處理和數據分發環節打通,并與富媒體場景結合,升級為一個SDK提供整體方案的一站式PaaS服務,才能縮短開發者的開發流程,并真正解決問題。因此,不管是早期的圖片縮略圖生成服務,還是后期的視頻鑒黃、美化服務,七牛云都是圍繞富媒體場景下的數據管理展開,并且,隨著數據量的增大,客戶需求的不斷提高,與大數據、機器學習等關系越來越為密切。與此同時,數據處理平臺也有越來越多第三方入駐,共同打造數據處理生態圈。

對象存儲、融合CDN、直播云和數據處理形成閉環
在數據存儲方面,七牛云自研超大規模分布式存儲系統,并采用糾刪碼技術,確保16個9的高可用服務。在數據處理方面,七牛云深度優化Mesos和Docker等,打造百億級數據處理量的彈性調度容器平臺。在應用方面,七牛云堅持技術導向,對大規模迅速生成縮略圖、平均色預覽、歷史數據滾動刪除等逐一攻克。在這些技術基礎上,七牛云形成對象存儲、融合CDN、數據處理和直播云等四種產品和服務,完整覆蓋到存儲、網絡、數據和具體場景,并形成閉環。目前,平臺上圖片超過2000億張,視頻超過10億小時,服務企業客戶超過50萬家。

網心科技:共享經濟云服務
星域CDN,通過無限節點組成共享經濟云計算
深圳市網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技術創新的共享經濟云計算公司,致力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提供技術源動力。網心科技首創了“無限節點”CDN,推出了面向企業的全新CDN服務品牌“星域”,為企業用戶提供高效、經濟、穩定、安全的CDN服務;同時,“迅雷賺錢寶”是面向個人用戶的行業首款賺錢品類智能產品。網心科技利用創新技術將迅雷賺錢寶與星域CDN結合起來,打造國內首個百萬量級節點的“無限節點式內容分發網絡”,不僅重新定義了CDN行業與互聯網內容傳輸,更把云計算和共享經濟結合起來。

共享經濟使低價格和高可用成為可能
為給用戶打造直播最佳體驗,網心科技推出“星域CDN·直播極速版”和“星域CDN·直播旗艦版”,依托獨創的無限節點、星域調度、動態防御、弱網加速四大核心技術,可以有效化解價格和可用性之間的矛盾,滿足泛娛樂直播、教育直播、事件直播、移動戶外直播、VR/全景直播等各種應用場景。在視頻、直播及CDN行業,星域CDN獨有的共享經濟模式,可推動CDN行業服務及價格變革,為各企業和行業創造價值。

五、企業云服務發展趨勢分析
技術趨勢一:DevOps和NoOps
開發運維一體化和自動化運維將持續受關注
DevOps:開發運維一體化,以CI/CD/CD為具體環節,以統一的運維平臺為支撐,主要解決以下痛點:①代碼分支過多,版本管理混亂,無法集成;②開發環境和使用環境不一致,無法交付;③客/用戶反應問題無法及時改進上線;④A/B測試困難,應用回滾困難。開源工具上,DevOps既包括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如Git,也包括集中配置工具如Puppet、Chef、Saltstack和Ansible,還包括容器工具如Docker及相應的編排工具如Kubernetes。
NoOps:開發運維一體化的高級階段或理想狀態,即讓運維完全自動化以接近于零運維的狀態。
CI/CD/CD:持續集成、持續交付和持續部署,DevOps的典型特點和具體環節。
隨著用戶的增多、數據量的增大,服務器的大規模、超大規模將成為常態,用戶體驗的不斷改進又要求代碼持續提交,產品持續迭代。因此,開發運維一體化會更加流行,并且運維自動化程度會不斷增加,逐漸趨于零運維,即NoOps狀態。

技術趨勢二:Docker更加普及
短期內Docker仍將火熱,但單純基于Docker創業仍有風險
Docker是一個開源的應用容器引擎,讓開發者可以打包他們的應用及依賴包到一個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發布到任何流行的機器上,也可以實現虛擬化。目前,Docker因極大程度消除了開發環境和運維環境的差異,因此便于版本管理、持續交付,是一種有效的DevOps工具,此點廣為認可。但是,以Docker來取代Hypervisor和GuestOS,卻備受爭議,支持者認為其在性能和啟動速度上有明顯優勢,反對者認為內核態的缺失和用戶態的暴露導致硬件調用自由度和用戶安全性均不夠。短期看,Docker因鏡像小、啟動快、彈性強等特點,作為開源技術會進一步普及(國際、國內主流公有云服務商都已支持Docker);受制于Docker自身瓶頸、外部技術如Rocket威脅和大型云服務商的切入,單純基于Docker創業仍然具有一定風險,尤其是只提供高度標準化產品而沒有附加的訂制服務。

技術趨勢三:混合云將成為主流
公有云、私有云實現統一管理
公有云不能利用閑置的硬件資源,自主配置的程度較低,部分行業存在監管上的風險,不少企業對公有云的數據安全仍有顧慮。私有云存在彈性擴展相對較差(與公有云比),抗攻擊能力弱等缺點。混合云架構可以結合兩者的優勢。目前,Azure推出了私有云和混合云的版本AzureStack,IBMBluemix也有本地版本以實現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國內主流公有云廠商等都有較為成熟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另外也有大量的OpenStack創業者和ISV圍繞公有云做混合云解決方案。
RightScale調查數據顯示,95%的受訪者正使用云服務,其中僅公有云的為18%,僅私有云的為6%,采用混合云的為71%,較之上年的58%有較大幅度提升。受國內政策、公司性質影響,未來國內混合云的比例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為主流云架構。

行業趨勢一:服務分層淡化
IaaS、PaaS和SaaS不再有明顯界線
從技術角度看,隨著API調用越來越多,跨層應用越來越多,例如統計類工具,SDK部分是在PaaS層完成,但后期所有的報表查看和分析都是在網頁端(SaaS層)完成。目前,已經有CaaS(CommunicationsasaService,通信即服務)、BaaS(BackendasaService,后端即服務)等不同概念,但因這些概念并不能完全概括云服務的全部,并未廣泛應用。
從商業角度看,每一層服務商都希望給客戶/用戶更好的操作體驗和更全面的增值服務,這就導致他們主動向其他層滲透:不斷有剛需性質的上層服務成為下層標配,如數據庫;也不斷有下層服務集成打包升級為上層服務,如融合了CDN、存儲而又增加了美化、鑒黃等功能的視頻云。

行業趨勢二:多種技術要素相互融合
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融合為新平臺
客戶希望能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更多的服務,這些服務往往是超出計算、存儲和網絡本身的,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這些技術要素和相應的產業要素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目前來看,大數據與云計算平臺融合得最為深入,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學習)為當前的發力點,物聯網和區塊鏈已有少量服務商開始布局,但整體上看仍為蓄勢待發狀態。

行業趨勢三:云服務商生態化發展
不同類型服務商將選擇不同的生態模式
云服務商的生態模式分為產業生態和場景生態:產業生態是指不同企業間互惠互利、共贏共生,可以分為“引鳳筑巢”型和“同舟共濟”型;場景生態是指從終端用戶的實際場景出發,將與這一場景有關的所有要素進行組織優化,產生作用。

-
分享本文到:
-
關注隨銳:
微信掃描,獲取最新資訊 -
聯系我們: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請與我們聯系:
suiruikeji@suir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