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無國界 中日韓青年企業家差別到底在哪里?
時間:2007-05-22
2007年5月22日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陶濤
韓國企業家感覺中國企業家非常執著,對做企業幾乎達到狂熱的地步。在日本企業家看來,在日本,如果能夠管理兩千人以上的公司,老總一定是位60歲以上的老人了。中國的青年企業家則管理著幾百甚至幾千人的公司。中國企業家認為,日韓企業家的意識超前值得學習。中日韓三國的青年企業家一起排隊取餐具,一起用筷子進餐,如果不開口說話,你就很難分辨出他們到底是哪國人。這樣的一幕發生在北京5月19日舉行的“中日韓青年經濟人合作論壇”上。
“經濟是無國界的,在這里,我們更像是一家人。”廣州毅昌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冼燃邊用餐邊笑著對記者說。
要增強中國青年企業家的國際化,就需要加強他們與鄰國企業家的交流,“這次論壇的宗旨是‘合作創新,和諧共贏’,我們就是希望三國的青年企業家能夠在論壇上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把合作具體的量化。通過擴大業務領域,加強區域性的合作,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中國全國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湯本淵介紹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中國青年企業家普遍認為,他們應該學習日韓青年企業家的超前意識和嚴謹的作風;日韓青年企業家則對中國的青年企業家建言,要注意拓展國際視野,參與國際競爭。
進入中國市場要入鄉隨俗
“日本有很多著名的公司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并且在中國還建了廠,最終卻是敗走中國,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呢?”自由交流時間里,日本青年企業家伊藤幸司的疑惑得到了許多日韓青年企業家的共鳴。
對這個問題,北京隨銳科技有限公司CEO舒騁認為,日本的企業并沒有撤離中國,他們只是放棄了一些利潤縮水的領域,“比如日本的NEC公司,它只是撤走了手機制造這一塊的業務,像系統集成項目等比較大的項目,他們仍然在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
舒騁提醒現場的日本青年企業家們注意,如果想進入中國市場,就一定要實現本土化,“其實不只是日本企業,很多國外企業進入中國都是因為沒有實施本土化戰略才失敗的,比如美國在中國設立的雅虎中國最后賣給了中國的阿里巴巴,EBAY易趣賣給了TOM.COM,GOOGLE敗給了百度。中國是一個很特殊的市場,日韓企業進入時一定要先了解產品所對應的客戶群是哪些,他們有什么特性,這就屬于商業智慧的問題。即使是比爾·蓋茨開拓中國市場也是想了7年才轉過彎來。”
冼燃也認為,日韓企業要進入中國就不能再按照本國的思維來經營,要入鄉隨俗,日本產品的技術含量高是不爭的事實,但能不能讓中國的消費者接受,還取決于他們對待中國消費者的態度。
日韓企業家辦企業的意識超前
這次活動中,很多日韓青年企業家向中方代表推薦了自己的創業項目,希望能夠尋求到在中國的合作伙伴。這些創業項目給中國的青年企業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銳豐建業燈光音響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銳祥坦言,日本青年企業家的超前意識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個日本企業是做互聯網通訊方面業務的,這個企業的負責人在談到他的夢想時,就說他要服務大眾,打造一個網絡平臺,能夠讓所有人打電話都不用交錢。”王銳祥表示,很多日韓企業家在考慮創業項目時,已經考慮到服務大眾的層面上了,其中有大量的環保和節約能源的項目,“感覺日本企業家辦企業的目標就是為了讓人類的環境更優越,生活更安穩、健康。”
天津應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應澤從聽了日本企業家的項目介紹之后也深有感觸,“國內的企業考慮最多的還是能否賺錢,怎么把企業做大,怎么占領市場的問題,往往是企業做大了以后再來考慮企業對國家、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做一些公益事業。與日韓企業家比,中國的企業家還需要加強責任意識。”
針對日本企業家提出的這些中國青年企業家沒有考慮過的項目,王銳祥認為,日本企業經過充分發展,在服裝、化妝品、汽車等傳統領域已經有很多成熟的名牌產品,小品牌或新建品牌已經很難再發展起來,因此就需要轉向一些新興產業和領域,這樣,環保和節能才成為日韓企業家創業的方向。
“我們中國不一樣,勞動密集型產業導致了中國的民族品牌少之又少,往往產品是我們生產的,品牌卻是外國的。日韓領先我們的是標準,而不是產品,我們必須學習他們超前的意識,并在意識上超越他們。”王銳祥說。
中國青年企業家應有國際視野
日本AIP國際貿易株式會社董事長渡邊秀文感覺,中國企業家給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非常有活力,每個人奮發向上,并且如此年輕的中國企業家就能管理幾千人的公司,這讓他非常吃驚。
“在日本,年輕人領導的公司規模一般不會超過十個人,中國的青年企業家則管理著幾百甚至幾千人的公司。在日本,如果能夠管理兩千人以上的公司,老總一定是位60歲以上的老人了。”渡邊秀文笑著說。
在所有尋找合作伙伴的日韓企業家中,來自韓國的自然與環境公司董事長李炳龍的要求是最迫切的。他不斷和中日企業家談項目,爭取合作機會,并且非常希望能夠在中國找一個具有優秀農作物栽培技術的公司。他感覺中國企業家非常執著,對做企業幾乎達到狂熱的地步。
聽了杭州邦達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震的業務介紹之后,李炳龍表現出了驚訝:“沒想到中國還有這樣的物流方式,僅僅做醫藥類產品的物流在韓國這種狹小的國家很難實現,因為資源調動比較困難,而在中國這種地大物博的國家,這種物流模式卻把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李炳龍認為中國的企業家都很有創意,“中國企業家雖然有激情、有干勁、有膽識,但是他們缺少全球化的想法,只想守住自己的產業或者行業,他們還應該具備國際視野,樹立全球化概念。”
相關閱讀:
-
分享本文到:
-
關注隨銳:
微信掃描,獲取最新資訊 -
聯系我們: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建議,
請與我們聯系:
suiruikeji@suirui.com